成敗的關鍵,在于建立強大的系統思維。面對這個時代的三性“復雜性,不對稱性,不確定性”,人們越來越需要通過輸入大量知識(信息)來提升自己的認知效率,擁有直抵本質的能力,更加快速地解決問題,才能碾壓競爭對手,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成敗的關鍵,在于建立強大的系統思維。
《教父》里有句話影響了很多人:“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少數人,擁有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
多數人,渴求擁有直抵本質的能力。
面對這個時代的三性“復雜性,不對稱性,不確定性”,人們越來越需要通過輸入大量知識(信息)來提升自己的認知效率,擁有直抵本質的能力,更加快速地解決問題,才能碾壓競爭對手,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然而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一個比知識匱乏本身,更大的困局——知識的碎片化。
當知識不成系統時,知識無法產生真正有效的價值。這意味著,1+1不大于2,等于2,而是1+1等于0.1,等于0,更為嚴重的是1+1等于負數。
我們看似獲取了大量的所謂知識,但無法把這些知識碎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真正的智慧——解決問題,直抵本質的能力。
碎片化的學習方式不一定有害,但碎片化的知識,一定會給我們的大腦在解決問題中的分析、判斷和決策,帶來極大的危害:
一是焦慮和困擾,
二是沖動和魯莽。
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當一個人負載了過多的知識碎片,往往帶有一種偏見與傲慢的優越感,很容易變成一個“有知識的野蠻人”。
他看似知道了很多知識,很有主見,也看似思路清晰,但在真正解決問題時,卻陷入了盲目的自信,無法對知識作出有效的評估,結果常常把事情推向了一個糟糕的境地。
再多的知識也不等于智慧!
如今一天產生的信息量,相當于200年前英國人,一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量的總和。
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比200年前的人聰明多少!如果我們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和愿景,就需要讓大腦能夠有智慧地處理好一系列事情和問題,那么我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跳出碎片化知識的陷進,用系統思維來整合知識的碎片,拼接相對完整的人生;而不是讓知識的碎片,壓垮自己,把我們的人生支離得七零八落。
這就是學習系統思維的必要性,也正是它的稀缺性,意味著,“得系統者得天下”。這點直接體現在收入的巨大差距上。比如:
一個系統架構師的年薪普遍上要比一個程序員高出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
一個大樓建筑師的年薪普遍上要比一個管道設計師高出幾倍到幾十倍;
一個管理者的年薪普遍上要比一個做具體事務的下屬高出很多。
所以,我們無法回避這個社會趨勢:當下和未來,那些系統思維越強大,且知識越頂尖的人,占有的機會和資源就越多,收獲指數級的倍增價值。
尤其當下進入個體崛起的時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崛起的時代,個體要想崛起,不得不依賴于更強大的系統思維,成為這個時代大系統中的一部分,實時更新,與時代的大系統兼容,才不會被時代的系統因“升級刷新”而被無情淘汰出局,讓埋在黃土下的骸骨,還深藏著自己未了結的心愿。
系統思維是什么?
概括地說,就是處理事物,尤其是復雜事物各要素關系之間達成目的的一套整體性的解決方案。
如何習得這種系統思維的解決力?
方法一:借助已有的系統思維工具
通過現有一些成熟的知識體系來習得系統思維,比如麥肯錫的七步分析法,5W2H分析法,金字塔原理等各個領域、行業的分析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系統性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進行分析、判斷和決策,最大程度上產生有效的決策。
方法二:建構自我適配的系統思維
知識的復雜性、不對稱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我們解決新事物、新問題時,無法一一直接套用或習得現有的系統思維工具,需要打破陳舊的模式。這就對我們提出了一種更高的要求,擁有應變思維,在已知一些系統思維工具的基礎上,建構一套“自我生成系統思維的觸發機制”,從問題中優化出一套最優解的系統方案,保證事物朝著有序、可控的方向推進。
建構學習性系統思維的四大關鍵因素
1、拆解思維
再復雜的事情也經不起拆解的“破壞力”,這是一種“破壞性”的建設。要想建構系統思維,首先運用拆解思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原理。界定目標問題,依據MECE原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調查分析問題由哪些要素構成,每一種要素有多少種可能性、選擇性。
拆解思維的本質,是為了從整體到局部,把問題展開具體細化描述,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點(著力點),以便于在這個問題點上找出相對應的解決問題的知識策略。
比如,曾經有一個朋友,說自己聽過公司的很多演講,可是輪到他要參加公司的一次產品演講時,自己還是犯難了,查閱網上的很多資料,還是沒有梳理出頭緒,問我“怎樣才能讓自己快速學會演講”。
我給他的回復是:依據自己客觀條件,先從演講的開場白到結尾,梳理出自己想表達的要點(要素);然后找3-5個類似的演講視頻,找出差異和共性,進行查漏補缺,把符合自己演講內容的優勢要點,添加到自己的要素清單里;接著針對要點,尋找對應的知識策略?!?/p>
比如,演講的開場白這點,有十幾種方法,可以優化出當下最合適自己的方法,其他要點的知識策略以此類推,生成的這套組合要點,就是一套自我生成(含外力協助)的最基礎的演講系統。
2、邏輯思維
系統思維的第二步,“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運用邏輯思維分析如何操作要素,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依據邏輯流程的時間、地點、主次和程度,整理出要素的次序,規劃出實現目標路徑的步驟,這是處理事物最基礎的一項基本功。
邏輯思維的本質,是為了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操作一件事,達成有效地實施步驟(環節),從而在實現目標的每個環節上,找出相對應的解決問題的知識策略。
比如,上面的例子,拆解完要素后,幫他梳理出演講主體內容“先故事后產品,先價值后功能,先小惠后大利”的三段論。實際上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點他并非不知道,只是受限于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法讓他有效整合知識。
3、權重思維
系統思維的關鍵是權重思維,找到關鍵性的驅動要素。一組要素(包含子要素)中,每個要素互為作用關系,但在整體事物中作用程度卻不盡相同,決定了我們在分配腦力、精力和體力的分配比例也不相同。
權重思維的本質,是為了找出驅動事物發展的一個或幾個關鍵要素,在這些關鍵要素上給予足夠多的重視和投入程度,找出相對應的解決問題的知識策略。
比如,現在很火的自媒體寫作,標題是一個最關鍵的驅動因素。因為標題決定了打開率,內容決定了轉發率,所以那些深諳此道的寫作高手,花費一至幾天寫出的一篇文章,卻往往在短短幾個字到幾十個字的標題上大費周折,“大做文章”。
有些大咖甚至召集自己的下屬一起進行集思廣益,花費一天的時間來設計標題,從幾十到近百個標題中篩選出一個最有價值性的標題,可見標題這個關鍵要素的分量有多重。
4、戰略思維
系統思維不僅是解決當下的挑戰,更注重解決長遠的挑戰。戰略思維是系統思維的,是指通過調查分析,揚長避短,做出持續性連貫的行動來達成未來的目標和愿景。
戰略思維的本質,不是思考未來做什么,而是現在做什么才有未來,把所有“知識碎片”整合在一起,朝著一個方向發力,構思出目標和愿景能實現的一種“必然性”結果。就像馬云說的:“你知道這樣搞下去,將來一定會到那兒,所以你在那先挖個坑”。
沒有戰略會怎樣?
比如,上面提到的寫作,寫1篇文章的目標很明確,但寫1000篇文章后,就會實現你自己想要的目標嗎?社會是現實的,不會因為你渴望實現某個目標,就會幫你達成它。
今天的機會多了十倍,但競爭者則多了百倍,甚至是千倍。
目前自媒體有幾百萬創作者,但真正能成為頭部的人寥寥無幾,競爭如此慘烈。我們需要意識到一點:
不是每個人的資源都那么豐富,要想真正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目標,就不得不做戰略性的思考,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而不是設定簡單的目標和勵志的口號來驅動自己行動。
例如,之前的知識網紅達人李叫獸,他的劣勢是寫作時間有限,不擅長搜集熱點信息,如果每天要抓熱點,意味著他根本無法取勝。所以把自己的文章定位為“深度分析性的長文”,這樣一來反而最大化發揮了他的優勢,而他追逐熱點的劣勢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谶@一個戰略的成功設定,讓他日后在網絡上聲名鵲起,同時不擅長社交能力的他,通過走紅的方式給自己帶來了大量的人脈資源。
好戰略的制定不是輕而易舉得來的,實際上大多數戰略都是“先干起來再說,摸著石頭過河”,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產生出來的。
一方面,是避免“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自己戰略上的懶惰”。
在低水平的層次里努力,日復一日的循環,重復勞動,無法獲得成長的遷躍;思考戰略,找到自己的戰略杠桿,才是實現成長遷躍的突破口。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娟子,三本畢業,在一家小旅行工作,內勤月薪4000,2年后的某天,她真正讀懂,認知了“英語”是個遷躍的機會杠桿,要想在這個圈子混,只有到國際旅行社工作才有前景;于是她把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加上從朋友那借了一些錢,狠下心,報名參加了一家英語機構一年周末課程的口語培訓。邊負債學習,邊苦逼工作,娟子一年后,成功面試里一家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實現了第一次成長的遷躍——薪水翻倍+提成;第二年還清債務的她,又把自己積攢的薪水和提成,打包成學費,去日本邊留學邊打工,娟子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長遷躍。
多數人的成長,就像一個在家忙辛苦忙碌做飯的老媽子一樣,做了大半輩子飯菜的水平,卻不如一個廚師學校剛畢業出來的學生。
另一方面,是避免“用戰略上的勤奮來掩蓋自己戰術上的懶惰”。
就像有些人想寫作,想了半年,還停留在各種糾結中,思考偉大的人生。先干起來再說,專注自己擅長的,即使走得慢點,付出一些試錯成本,但只要帶著戰略性思考去征程,尤其是有了一定的積累后,戰略是自動衍生的“豁然開朗”。沒有戰略的“戰略的分析路徑”:
1、揚長避短,先干再說;
2、反饋現實,調查分析,
3、找出差距,放大優勢,
3、持續投入,形成規模,
4、產生勢能,資源涌入,
5、切入戰略,思考未來。
這其中還有一個拐點,先干起來再說,中途發現新機會,自己潛能未開墾的處女地,聚焦資源,持續性連貫行動。但不能不斷頻繁地變更目標,那樣最終什么也做不成。
人人都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系統思維。
強大的系統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就一種思維方式而言,可習得性并不難。真正的挑戰在于:一個人系統思維的強大與否,取決于他自身累積的認知能力的算法——知識X經歷X閱歷=智慧總和。
正如有一句話說,就像水流改變山川那樣,成長的形狀需要碰撞。
人生成長的形狀是大腦在知識、經歷和閱歷的碰撞中,通過系統思維的張力,把復雜的、碎片化的知識(信息)連接成一張像“蜘蛛俠那樣的網”,才能幫助我們翻越千山萬水,斬妖除魔,直指心中光明頂上的那個目標和愿景。
版權聲明:來源光明網,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2022年12月24日 下午 5:55 沙發
只有作死思維,撒都沒有 咋辦呢